校園文化標語—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—— 徽墨
《徽墨》即徽州墨,徽墨是我國制墨技藝中的一朵奇葩,也是聞名中外的“文房四寶”之一。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。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。古人曾云:“有佳墨者,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”。
徽墨的起源與發(fā)展
徽墨
墨的發(fā)明是我國先民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?;漳俏覈颇妓囍械囊欢淦孑?,也是聞名中外的"文房四寶"之一。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。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。古人曾云:"有佳墨者,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。"
安徽省的績溪縣、黃山市屯溪區(qū)、歙縣兩地為徽墨制造中心?;漳卣黪r明、技藝獨特、流派品種繁多、科技內涵豐富,在中國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但是,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繼乏人,徽墨生產前景堪憂,相關的制作技藝也有失傳的危險,急需保護與搶救。
徽墨起源與鼎盛
墨與筆硯的出現(xiàn)幾乎同時發(fā)端于新石器時代的晚期。作為一種消耗品,在人工制墨發(fā)明之前,一般都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為書寫材料。據(jù)《述古書法纂》記載:"邢夷始制墨,字從黑土,煤煙所成,土之類也。"也就是說人工墨的歷史起始于周宣王。邢夷制墨也就是人工墨的開始,人工墨的出現(xiàn),無論是從它的質量、使用價值,還是審美觀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天然墨,天然墨因此被漸漸淘汰。至漢代,墨之原料開始取自松煙,其次是漆煙和桐煙。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,十分松散,后來改用模制,經過入膠、和劑、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錠,才使墨質堅實耐用。
徽墨,作為“徽州所產之墨”的統(tǒng)稱,起始于北宋宣和年間(1119—1125年),而此前則譽為“新安香墨”?;罩葜颇珰v史,不晚于唐朝末年,名聲鶴起,則在南唐后主李煜執(zhí)政之時。
從現(xiàn)有史料來看,徽墨生產可追溯到唐代末期,由于安史之亂,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,導致制墨中心南移。易州墨工奚超父子奚超、奚廷一家由河北易水南遷至徽州,為黃山白岳之奇和練溪、新安之妙所吸引,遂定居歙州。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,此時得皖南的古松為原料,又改進了搗松、和膠等技術,終于創(chuàng)制出“豐肌膩理,光澤如漆”,經久不褪,香味濃郁的佳墨。南唐后主李煜,雅愛書法繪事,將召奚廷擔任墨務官,井賜給“國姓”的獎勵。于是,奚氏全家一變而為李氏。李廷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。宋宣和年間,就出現(xiàn)了“黃金易得,李墨難求”的局面。奚廷成為古今墨家的宗師,新安(徽州)之墨名聲倍增。這樣又招未了易水另一位名墨工張遇。張遇利用徽州的優(yōu)質松煙、(桐)油煙制墨,將徽墨由單純的松煙墨;推向了與油煙墨并舉發(fā)展的新時期。全國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。制墨高手紛紛涌現(xiàn),如耿氏、張遇、潘谷、吳滋、戴彥衡等,徽州墨業(yè)進入第一個鼎盛期。
徽墨的成名
宋時,隨著制墨業(yè)的繁榮,形成了“徽人家傳戶習”以及“新安人例工制墨”的盛況。黟縣的張遇、黃山的沈桂、歙州的潘谷、新安的吳滋,等等,都是十到十一世紀制墨業(yè)的著名人物。張遇是油煙墨的創(chuàng)始人,以制“供御墨”聞名于世,其“龍香劑”為歷代收藏家追來的瑰寶;沈以占松煤用脂、漆滓燒之,得煙極黑,名為漆煙,人稱其墨“十年如石,一點如漆”;吳磁所造之墨的妙處在于“滓不留硯”,曾得宋孝宗犒賞緡線二萬的獎勵。風靡一時的制墨高手潘谷,被世人譽為“墨仙”。他制的“松丸”、“狻猊”等墨品,具有“香徹肌骨,磨研至盡,而香不衰”的優(yōu)點,被稱為“墨中神品”,他晚年不幸落水溺死后,蘇東坡寫下“一如入海尋李白,空看人間畫墨仙”的詩句悼念他。宋善和三年(公元一一二一年)歙州更名為徽州,李墨及其他各家之墨,遂統(tǒng)一定稱為徽墨。“徽墨”之 名逐漸形成并相沿至今。
到明代,經受萬元朝貴族嚴重摧殘的制墨業(yè)重新復蘇;制墨工人激增,文人兼作制墨成為一時的風氣。特別是明朝嘉靖到萬歷年間,由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刺激,引起了制墨業(yè)的劇烈競爭;并隨著徽州商業(yè)的繁榮,使徽墨傳遍全國,乃至海外。據(jù)明末麻三衡的《墨志》記載明代徽州墨工竟達一百二十多家。嘉靖年間的方正、邵格之、羅小華以及萬歷中期的程君房、方于魯、汪春元、葉立卿等,都是在激烈競爭中相繼興起、各樹一幟的代表人物。這時期的制墨特點是“桐油煙”、“漆煙”被廣泛采用,并加入麝香、冰片、金箔等十幾種貴重原料,不僅質量精良,而巨墨譜的圖式、墨模的雕刻,也各盡其美,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。如激派送君房制的“玄元靈氣”墨,董其昌贊賞說:“百年之后,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;千年之后,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。”與程君房同時馳名墨壇的當推方于各。方氏精制了一種“九玄三極墨”,被譽為“前無古人”的佳品,聲譽已經“傳九士,達兩都,列東壁,陳尚方”。在此期間,富有裝飾性的成套叢墨——集錦里,也開始出現(xiàn),就連裝墨的漆盒也非常精致。制墨技藝也不斷進步,墨的圖案繪刻和漆匣的裝潢制作,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,名工與名品層出不窮。羅小華、程君房、方于魯、邵格之被譽為“明墨四大家”。明代徽墨是繼唐宋后的鼎盛時期。
清代,徽墨制作分為四大名家系統(tǒng),即曹素功、汪節(jié)庵、汪近圣和胡開文,其中汪近圣和胡開文兩位都是績溪縣人。他們對徽墨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創(chuàng)新,終于制成了有如"金不換"的文苑珍品,其中龍香劑墨、天琛墨、仙桃核墨、紫薇恒星圖墨、魚戲蓮墨、西湖十景墨、地球墨等均為絕世之作,使徽墨形成了"落紙如漆,色澤黑潤,經久不褪,紙筆不膠,香味濃郁,奉肌膩理"的特點。這時期的徽墨按原料不同還可分為松煙、油煙、漆煙和超漆煙等品種,其中最名貴的是超漆煙等高級油煙墨,這類墨散發(fā)出紫玉光澤,用于書法色澤黝而能潤;用于繪畫濃而不滯,淡而不灰,層次分明,故受到歷代書畫家的推崇。相傳康熙皇帝南巡時,曹素功獻墨,頗得賞識,遂賜“紫玉光”三字,于是名聲益震。汪近圣以制集錦墨著稱,“其雕鏤之工,裝式之巧,無不備美”,他的砍子汪惟高曾應召人清內府教習制墨。咸豐年間,鴉片戰(zhàn)爭之后,整個制墨業(yè)陷入賴帳不振的境地,胡開文的墨店卻由于徒孫眾多,分布大江南北,故其墨行銷國內外,
乾隆年間,績溪縣上莊人胡天注,在休寧承頂汪啟茂墨店;并將店號改為“胡開文墨店”。天注晚年;將店業(yè)傳于自少隨其操持墨業(yè)的次子胡余德。胡氏選料考究,做工精湛;墨錠質量過硬,聲譽日起,與績溪人汪近圣、歇縣人曹素功、汪節(jié)庵并稱為“清代四大名墨家”。胡開文的“蒼佩室墨”造型新穎,墨質精良,曾為貢品;蜚聲文壇,其所制“地球墨”于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膺金質獎章。咸豐、同治年間,經過鴉片戰(zhàn)爭風云,徽墨由盛轉衰,唯有胡氏獨呈一時之秀。到道光末年,胡開文制墨已稱雄于諸家之上。
解放前夕,徽墨業(yè)已處于“風前殘燭,瓦上晨霜” 的衰微階段。新中國成立后,績溪、屯溪、歙縣等地的墨廠墨店重新恢復和發(fā)展;久負盛名的徽墨獲得新生。廣大制墨工人在繼承傳統(tǒng)技法的同時,不斷加以革新,工藝精益求精,品種日新月異。徽墨按取料不同分超漆煙、桐油煙。松煙、全煙、凈煙、減膠、加香等數(shù)種。其中以超漆、桐油兩種煙墨尤為著稱。目前,安徽的各家墨廠不僅大量生產書畫用墨,還繼承明清兩代的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,制作了成套的集錦墨。
徽墨特點
徽墨是以松煙、桐油煙、漆煙、膠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(tǒng)書法、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。歷代徽墨品種繁多,主要有漆煙、油煙、松煙、全煙、凈煙、減膠、加香等。高級漆煙墨,是用桐油煙、麝香、冰片、金箔、珍珠粉等10余種名貴材料制成的?;漳L畫、書法、雕刻、造型等藝術于一體,使墨本身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。徽墨制作技藝復雜,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獨特的制作技藝,密不外傳。
如果您還想要欣賞國學文化標語其他產品內容,就來國學文化標語目錄。
或者點擊下載掛圖大師總目錄,鏈接如下: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優(yōu)惠價:¥10元
© 2005-2024 企業(yè)文化與文化墻可視化制作專業(yè)平臺│掛圖大師 版權所有,并保留所有權利。
地址:廣州市天河區(qū)荷光路 (免責聲明):本網站部分文字和圖片素材搜集自互聯(lián)網,部分轉載文章及圖片在搜集時沒有發(fā)現(xiàn)“信息來源”、“作者”等信息,如果涉及侵犯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。
電話:020-85662199 / 85660025 傳真:020-85662199